在忙碌的写字楼、
紧张有序的车间、
饭菜飘香的食堂、
深夜的园区走廊里,
总有一些身影默默穿行。
他们或许从未站在聚光灯下,
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
点亮了企业的温度与秩序。
五一劳动节,
我们走进这些“无名者”的故事——
保洁员、食堂厨师、保安、产线作业员,
聆听他们的“微光”如何汇聚成星河,
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环境守护者: 11 年坚守,守护洁净的每一寸土地
2014年入职新余基地的保洁组长陈红梅,是公司里的“环境守护者”,公司同事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姐”。她常说“爱厂如家”,加入沃格十一年来,她与沃格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她从普通保洁员到保洁组长,现在管理着二十几人的保洁团队,而沃格也在期间成功登录A股,迈向更大的舞台。
十一年来,她带领保洁团队穿梭在公司的各个角落,从科技园区到工业园南、北区,从走廊到卫生间,每一处都留下过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
陈姐记得有一年,工业园北区要赶在施工前搞完基础卫生好让设备进厂,她带领着团队几乎天天都忙到晚上七八点。有一次晚上结伴下班时,有个保洁员走在岔路口,因为天色昏暗不巧与一辆正好转弯的三轮车撞上了,保洁员痛得坐地不起,这把陈姐急哭了,马上冲上去抱住她查看并拨打120,一路陪伴着去医院做检查,所幸保洁员只是简单的擦伤。从此陈姐总是会唠叨几句,要求团队成员注意工作期间和下班后的人身安全。
“保洁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细心。” 陈姐说道,“每天清晨,当大家还未到岗,我们就要完成一次全面清扫,为新一天的工作营造整洁环境。遇到大型活动或检查,加班加点更是常态。”面对忙碌的工作,她从未抱怨,始终以身作则,把“爱厂如家”的承诺,化作卫生间镜面上永不模糊的透亮,变成公司每个角落的一尘不染。在她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也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用双手守护着公司的洁净与美好。
食光匠人:一勺烟火,烹出“家的温度”
在沃格光电新余基地,有两个热气蒸腾的战场——二楼食堂大灶吞吐着千余人伙食的烟火,一楼小灶流转着定制温暖。2013 年入职的厨师长胡先根与年轻厨师万玲玲,用不同的“烹饪语言”,温暖着沃格人的胃。
早上7点半,58岁的厨师长老胡就开始熟练地为午餐备菜,10点,老胡的炒勺在铁锅中翻飞,准备制作今天的招牌红烧肉。“做千人饭,最讲究一个‘稳’字。”老胡一边说着,一边将肉块倒入沸腾的油锅,“油温要够,火候要准,调味要匀,差一点都不行。”为了保证千余名员工能按时吃上热乎饭菜,又不过多备菜而导致浪费,他每天都要精确计算食材用量,统筹协调后厨人员分工。
与二楼食堂饭菜炒制的热火朝天不同,一楼小灶的操作间里,29岁的厨师小万正专注地烹饪一道爆炒肥肠。作为负责小灶的厨师,他的工作更多是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看到大家吃得安心高兴,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大灶翻涌着集体标准套餐的温暖,小灶煨炖着个性定制的关怀。他们的每一次翻炒、每一回熬煮,都化作点点微光,照亮了沃格人的一日三餐,也照亮了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担当。
老胡入职十二年来,就餐人员从小几百人到如今的千余人,厨师、帮厨队伍从20人到41人,厨师长老胡见证了沃格的发展变迁以及一批又一批员工的成长,而他与其他大厨烹饪的美食,也成为了员工们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夜昼守护者:深夜的“眼睛”,守护安全防线
保安队长唐建君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入职沃格光电已有6年。军人的经历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在保安岗位上,他将军人的优良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
“守护公司安全,是我的职责所在。” 唐建君坚定地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和队员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严格执行门禁制度,仔细巡逻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凌晨3点,保安队长晚上的第4次巡逻开始了。他熟悉园区的每个角落,能听出电梯异响的异常,甚至记得常加班的员工。
作为公司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他说保安总会遇到许多突发情况与外界人士的第一反馈,“有次小姑娘丢了东西急哭,我们调监控帮忙找到时,她连声道谢。”有时职工家属需要紧急寻找正在产线工作的家人,唐建君总是耐心的先安抚职工家属的情绪再迅速上报情况并帮忙找人。6年来,他带领保安团队成功处置了多起安全隐患,为公司的安全稳定运营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常对队员们说:“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五一假期,他和他的团队伙伴依然守在岗亭:“安全没假期。我们多走一步,隐患就少一分。”
品质守护者:一纸数据,撑起 “质的承诺”
丁柳声去年加入沃格东莞切割事业部,负责后段的复判工作。二十多岁的她,脸上总带着温和的笑容,对待生活时积极乐观,谈起工作来严谨认真。
每次进入车间前,她都会利落地换上连体无尘服,将每一根头发都仔细塞进工作帽里,戴好口罩和手套,全身经过风淋室的强力除尘后踏入无尘车间。无尘车间内紧张而有序,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紧张有序的设备运转声和工友们忙碌穿梭的身影。
复判工位上,一张醒目的 “注意错混料”标签在灯光下格外显眼。这不仅是一句警示,更是丁柳声工作的信条。丁柳声负责的复判工序,是产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电测工序中检测出的不良品,都会被送到她的工位上。面对多达五十几类的不良品判别维度,既是公司对产品品质的高要求,也体现了丁柳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她需要前段结合AOI全自动检测,再做一次综合的数据统计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产品”,并按类别仔细汇总,精准输出各类数据、制程良率与产品良率,为后续生产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丁柳声用专注、细致与坚守诠释着年轻劳动者的责任与担当,“这些数据是生产环节的重要参考,只有准确分类统计,才能帮助团队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良率。”
他们不是传奇,
却用琐碎与坚持编织出企业的底色;
他们没有勋章,
却在每个细节里刻下“值得尊敬”的注脚。
这个五一,
让我们对身边的“无名者”说声“谢谢”——
因为每一束微光,都值得被看见;
因为每一份平凡,
都在创造不平凡的世界。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默默发光的劳动者:
你的光,照亮了今天,也点亮了明天。
特别鸣谢 丨每一位愿意讲述微光的你
祝大家劳动节快乐!